水族造景艺术中的中国园林造景写意
众所周知,中国园林是自然写意山水园的风格著称于世。在古代士大夫的理学观念的影响下,园林成了显示思维的审美对象,境由心造,景以境出,景观鉴赏也从感官接物引向心灵接物人在园林壶天中“幽居默处而观万物之变,尽其自然之理。”借由拳石勺水、一斋半亭等景物来体现精神理想。让渺小的自身与广阔无坂的宇宙冥然合一,从而实现“天人合一”境界的追求。这就是写意手法。

中国园林写意的手法在叠石造景上得到了最典型的展现。《园冶》对园林造景从理论上概括出“未山先麓“的原则,这是人对自然的生活感受为基础的总结。又如论画者岩,“远观其势,近赏其质“,只有在一定的空间距离和高度上,才能获得高耸入云,延绵万里的山之态势。而在山脚下,或登山时看到的则是杂树参天,石块憐响,老树幡根的局部景象。但是从这局部景象中,又能感知到这些是山体的一部分,从而感受到山的整体。园林山水正式从局部的山麓意向中提炼、概括,进而体现山的形与质。明末江南著名造园艺术家张链就主张堆筑“曲案回沙”、“平刚小坂”、“陵阜陂陀”、“然后错之以石,缭以短坦”的方式创造出一种仿佛园墙之外还有“奇峰绝峰”的错觉。

可以说水族造景设计与中国园林殊途同归。其宗旨都是师法自然,而不是完全模仿自然。造景设计所创造的景物不等于真是的山水,它更多的是综合了造景师对自然的看法,将自己的思想融入作品的创作表现之中。水族造景和园林造景艺术是一门经营空间的艺术。造景师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,利用有限的材料来创作无限的意境。中国古典美学注重虚空的,幻境般的审美意识,追求“境生于象外“的艺术境界。扬州个园“四季假山”的叠筑,便是利用湖石、黄石、笋石、雪石别类叠硕,借助石料的色泽,叠硕的形体、搭配的竹木,及光影效果,使寻踏者联想到春夏秋冬四时之景,产生游园一周,如度一年之感。这种巧妙的造园技巧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意境和美感,大大提升了园林艺术的感染力。
